在全国两会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总经理一个“随意”的比喻,让流量收费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焦点。也许是因为打比方不够严谨,肯德基显然不愿意为中国移动的“鸡腿”被黑锅,回了一个“可以打包带走”的答复,让这个比喻有弄巧成拙之嫌。
实际上,任何的比喻都不可能十分的一致性,如果我们非要找出其中的漏洞,都不难实现。而肯德基的全家桶吃不完确实可以打包带走,而在目前的政策下,三家运营商的流量套餐用不完却基本上不能转到下一次。
实事求是的说,运营商流量清零政策符合国际惯例,也与信息产品的特性有关,但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这也是这个政策屡遭诟病的原因。在流量经营的市场上,运营商是后来者,水电煤气都早已经是流量经营的案例被中国人熟悉,而这些垄断企业都从来很少包月清零,这也是运营商的语音包月被普遍接受但流量清零被骂的原因。
另外,运营商在去年遭受一次攻击之后,在部分地区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比如有的地方运营商推出季卡,这些流量可以在一个季度内都有效,还有的运营商也试探着可以让流量储存起来。但运营商的宣传和推广不够,至今不被用户广泛接受和理解。而运营商确实有按照消费多少花多少钱的标准资费,只是很少有用户会使用,因为单价不如套餐便宜。
运营商之所以采取复杂的套餐设计,一个原因就是这样可以保证给用户降价之后保持一定消费水平,还有就是可以通过打包推广一些新的业务和应用,但这两个在流量经营的时代都已经被弱化,从长远的流量经营计,运营商完全可以抛弃原来的计费方法,采用彻底革新的流量资费政策。
运营商确实有难言之隐,流量增长很快,但就是在现在的收费标准基础上都难以弥补网络建设投入上的成本支出,如果再不能保证用户的最低消费,将很难有能力继续加大投入进行下一代网络建设。但从社会角度看,面对即将到来的与虚拟运营商的竞争,运营商确实到了改变思路,实现计费方式、运营管理方面彻底创新的时候了。假设运营商这样做,是否可行呢?
1、流量完全按照标准资费收取,用多少花多少,直接降低每个G或M的流量单价,在这个基础上实行阶梯计费,与水电不同,上阶梯之后的单价会相应降低,这样既明码标价透明消费,也能直接促进用户的使用,特别是在4G快网速的情况下。
2、运营商提供流量套餐包和标准资费,用户在选择了套餐包之后,如果实际消耗没有达到套餐容量的95%,那就按照流量包收费与标准资费计算后的较低者作为标准进行收费,当然,前提是标准资费再进行下调。
3、用户在选择了运营商提供的某个流量包之后,如果没有用完,剩余的流量可以按照一定的费用标准进行折算,这笔费用将返还到用户的账户上,但这笔钱不能提现,可以用来购买运营商其他的业务或用于下载付费应用,等于是打包带走。
4、运营商调整流量包的大小,在现在用户选择的基础上制定奖励政策而非惩罚措施,只要你使用完现在流量包中的流量,就可以直接在当月奖励你一定的流量消费额度,如果没用完,剩余流量可以转入下一个计费周期进行累计,但累计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就会自动降低你的套餐级别,并取消奖励资格。
5、实现流量的银行制度,用户剩余的流量存入流量银行,这些存入的流量可以在银行中累计,并且可以计算流量利息,甚至可以换取流量币,可以进行赠送或转存,可流转的流量就不会再有流量清零带来的烦恼。
6、用户剩余的流量可以兑换成用户的积分,这些积分都是带有价值的,未来可以进行积分兑换和定向的兑换相应的运营商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7、用户的流量与语音等实现可兑换,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运营商的业务换取一定的流量,也可以通过使用语音来获得流量奖励,同样,用户也可以通过流量剩余来换取通话时长。
总之,运营商确实需要想办法来解决流量清零带来的社会问题了,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逻辑和惯例没有意义,运营商不妨借此机会创新4G资费设计、简化计费方式,或许也是流量经营的柳暗花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