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辨认、指纹识别、魔方换块……相信《最强大脑》中,这些参赛选手超强的大脑和惊人的记忆力惊呆了不少人,你是否也想知道自己大脑有多强呢?现在就有一个机会。
浙师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潘亚峰,花费大半年时间,开发出了一个可以测试记忆的软件。这几天,踌躇满志的他在网上发了一个小广告,想为他的作品招募一些志愿者。
“这是我的毕业设计作品,想找一些志愿者来做实验。一方面是为了收集研究数据;另一方面,有兴趣的人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的记忆能力,我会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你的记忆方式,为你了解自己提供一些帮助。”
他能测出你是想得高分,还是想学知识
这是怎样一个工具呢?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潘亚峰,体验了一把。
看起来,这就是一个电脑编写的程序,有几套试题:学习时间分配、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空间再认等等。看上去挺专业,说是分别测试联想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等。
打开“学习时间分配”试题,潘亚峰给了我几个词语,这些叫线索词,比如“体操”这个词,我可以根据每个词标的难易程度和分值(体操是困难5分),自主选择一个,点一下鼠标,就会跳出对应的目标词,“体操”对应的是“田鼠”,记好以后,再选择下一组。
等5组词语全部点完后,我就算进入测试了。然后,再随机给出一个线索词,看我能不能记起对应的目标词,记得多分数也高。5个词我还能很快回忆起来,不过真正实验时可就是48组词语了,那就考验大脑了。
而空间工作记忆程序,就是给你一组排成矩阵的点,按顺序随机亮起几个,然后让你回忆起点亮的顺序。越往后,亮起的点越多,顺序越复杂,光看着一片亮点头就晕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记忆策略,我想看看哪些方式最有效。”潘亚峰说,测试前他会让大家做两套试题,一套是成绩导向型,意思是就为了获得高分;一项是掌握导向型,意思是为了掌握知识,“也想看看哪种导向思维的记忆力会更强。”每套题目大约40分钟,快的只要15分钟。潘亚峰说,从今天开始,整个三月份,每天中午1点到下午5点,他都会在浙师大田家炳楼311教室恭候大家光临。有兴趣朋友可以前往一试,他还给大家准备了精美小礼物。
最强大脑们只是记忆好
学心理的潘亚峰怎么想到做这样一个程序?
原来潘亚峰也是《最强大脑》的超级粉丝,每期节目都追着看。不过,他不仅是看,看完后还要研究每个选手的记忆策略,查阅各种国内外文献资料,破解记忆原理,简直就是“脑残粉”。
“研究多了,就感觉到这些高智商表演,并不是他们的大脑结构异于常人,而是都有某种记忆技巧、速读窍门,可以通过定向训练而成的。”再加上爱鼓捣各种计算机编程,潘亚峰就萌发了研究大脑和记忆的兴趣。
在同学眼中,潘亚峰就是传说中的“学霸”,年年都轻松获得一等奖学金,目前已经被保送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以后的研究方向就是“记忆大师的研究”。“其实我不是学霸,就是平时会多积累一些素材,定向做一些训练。”潘亚峰举了个小例子,比如对付大家都很头痛的思想政治课考试,“那么长一段话,我就挑了几个关键词记下来,串联起整段话,最后关键词之间又寻找关联,进行压缩。最后只看到一个词,我就想起整段话,根本不用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