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报道: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也没想到,自己会被逼上革命的道路,而且这次恰恰还是革的自己的命。
2014年2月底,中国移动决定将原有的短信业务直接升级成微信OTT业务,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升级为“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即所谓的“融合通信”。之前的短信全面改成数据流量经营。这项服务预计今年四季度实现试商用,2015年实现全面商用。
或许,面对OTT软件应用在通信领域的搅局,中国移动也不甘于一直充当流量管道的角色,而希望借此手段来挽回在这场移动互联网用户争夺战中受到的损失。
最大的搅局者
作为一家拥有7.4亿用户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一直都是国内通信领域的执牛耳者。根据资料显示,在2013年上半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总量786亿元的蛋糕中,中国移动独享631亿,中国联通净收53.2亿,中国电信净收102亿。按天估算,三家每天净赚4.4亿元。中国移动则是最大赢家。
不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多家互联网公司也参与到通信领域的争夺中。2011年腾讯推出快速发送文字、图片、多人语音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2013年,阿里巴巴正式发布好友互动平台“来往”,同时,中国电信与网易发布即时通讯社交产品“易信”……这些移动社交软件借用运营商的管道,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而它们“掠夺”用户的方式就是实惠:花更少的钱,让沟通更顺畅。
所以,有了更便宜的通信渠道,用户为何还要掏更多的钱去为短信、语音通话买单?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OTT软件对于通信传统话音和彩短信的替代效应随之不断加深。根据财报显示,中国移动2013年上半年语音收入同比下降1.2%,短彩信业务收入下降更快,同比下滑5.5%。
而同一时期OTT软件的用户使用量在迅猛增长。根据2013年上半年腾讯财报显示,2013年第二季末微信/Wechat合并月用户账户数达到2.358亿,同比增长176.8%。至 2013年10月,微信用户已突破6亿。
此外,易信在上线短短的两个月来,用户数突破3000万。阿里巴巴推出“来往”后一个月,其增长率达到154.55%。
这些“通信新贵们”的势头都不小。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它们就像是一场噩梦,而此时,这场噩梦变成了眼前赤裸裸的数字。有了腾讯、阿里这些企业给予的实惠,用户也极少再愿意为通信运营商的短信业务买单。而这种现状正是中国移动不愿看到的一幕。
挥刀自宫还是大象跳舞?
事实上,在OTT软件和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短信这一通讯传统业务也确实有几分鸡肋的味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和微信,来往或者易信这些“免费”的移动应用比起来,短信从费用和体验上都不具可比性。
而运营商受到这些“新贵们”的挑衅时,它们也并没有坐以待毙。广东联通与微信两家合作推出“微信沃卡”,其用户将拥有群组、表情、流量等几项特权。在预售期内,该产品的预订用户突破150万。
在“微信沃卡”才正式发售十天时,中国电信又协同网易推出“易信”,正面迎战微信。
而这次,发力的则是中国移动。此次中国移动升级短信,不得不让人思考“大象起舞”意在何方。在运营商短信和通话收入大幅下降,移动社交软件发展势头正好的时候,中国移动“挥刀自宫”式割掉利润少、竟争力弱的产品,或许是希望通过升级重新赢得及时通讯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以此对抗其他OTT软件的竞争。
从产品本身来看,中移动这次启动“融合通信”业务确实将会给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用户可以直接在消息界面通过数据流量,像Whatsapp、IMessage、微信等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内容,在没有数据网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短信发送。不过也有人质疑称,通信运营的老大这次真的愿意主动迎合用户,给用户创造另一个完美世界?
早起的“飞信”没虫吃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中国移动的竟争力。但我们仍然担心这款即将诞生的产品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飞信”。如今,那个我们曾经追过的移动应用,已成“旧爱”。
自2007年正式商用以来,飞信就肩负着替移动分摊互联网红利的使命。飞信依靠“亲爹”的腰缠万贯,搭乘免费短信的东风一举击败MSN成为国内IM软件第二,仅仅落后于腾讯QQ。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移动的短信业务不仅受挫,同时也让寄生于免费短信的飞信无所适从。再加上飞信使用范围的局限性等问题,飞信也只能“失宠”。
如今的飞信几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过,就在2013年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则透漏,飞信活跃用户达到9千万,引入公众账号55万个。尽管数据有显示出复苏的迹象,但飞信的存在不免让人感叹“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有了之前的不成功经历,移动这次拿什么让别人相信。
更何况,中移动所处的环境并不和谐,前有微信、来往、易信这一群有力竞争者的横刀阻拦,后有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围追堵截。
至于在4G时代大规模来临的前夕,中移动此次短信升级能否真正让用户得到实惠,最终让用户夹道欢迎,这些问题也只能等待时间作答。
或许,这也只是中国移动处在浪潮之中的无奈选择。